近日,多家官媒转发了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走进“苍蝇馆子”自费请企业老板等相关人员吃饭的消息,引发了大面积关注。这一看似平常又极不平常的行为,不仅展现了领导干部对当地消费经济的支持,更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: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,正常的消费活动应该得到鼓励和保护。
然而前段时间,在中央坚决整治公款违规吃喝的禁令下,一些地方却出现了“一刀切”的极端做法,将禁止“公款违规吃喝”逐级加码到简单等同于“禁止吃喝”。这种做法,无疑是因噎废食,是对政策精神的误解和误读。中央权威媒体已连续刊发文章批评和纠正这种错误做法,但至今人们仍心有余悸。
治乱需用重典,纠偏尤需勇气。执纪监督贵在全面从严,但绝不是也不能为了明哲保身便“层层加码”,搞“人人自危”,否则极易演变为“高级黑”。整治领导干部公款违规吃喝,干部群众拍手称快,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地“贴标签”、“一刀切”,就有失偏颇了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领导干部带头到餐饮市场自费吃饭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它不仅是对正常消费活动的支持,更是对“一刀切”做法的有力反驳。这样的行为,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:正常的消费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得到鼓励和保护。这无疑会打消人们思想上的疑虑,促进餐饮业市场正常有序健康发展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毋庸置疑,管党治党、治理国家需要纪律法度,但纪法之外,更需智慧和担当。人为制造市场窘境,不仅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,更破坏了市场的信心和活力。领导干部带头自费消费,是一种担当,更是一种智慧。这种积极作为诠释了政策的内涵,为市场注入了信心,也为其他公职人员树立了榜样。
让纪律回归本真,让消费回归常态,是党之幸、民之盼。我们期待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像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一样,带头走进市场,支持正常消费,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各级各地能够深刻领会中央政策精神,避免“一刀切”的极端做法,以更加科学、合理的措施,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、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。(倪洋军 程铁民)